01
“土葬又火葬”?填埋場陳腐垃圾挖出來再焚燒這個說的是江蘇鹽城垃圾填埋場存量垃圾焚燒項目,中標人是江蘇大吉環保公司,處理費90元/噸。根據招標公告,應鹽城市市政府要求,市區必須有1座應急備用填埋場,市政府多次論證選定,距離市區較近的“鹽城生活垃圾填埋場”為市區應急填埋場,以備不時之需。同時,鹽城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期間接受的15萬噸生活垃圾(本來是20萬噸,15萬噸是經過發酵降解及滲濾液處理之后的量),則需要開挖出來送至旁邊的靜脈產業園焚燒廠“焚燒”。有意思的是,江蘇大吉環保公司,既是將存量垃圾開挖送至焚燒廠的中標企業,也是旁邊靜脈產業園焚燒廠的運營者。02
政企雙贏,“焚燒+”污染物協同處置漸成趨勢與以往清一色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相比,今年一季度定標的17個項目中,“焚燒+”污染物協同處置項目明顯增多。例如1月12日,康恒環境、僑銀環保“CP組合”中標的湖北利川城鄉垃圾收集與焚燒一體化項目,3月12日定標的大連普蘭店區垃圾收運及焚燒發電一體,都是垃圾收運+焚燒一體化項目。再如1月29日,瀚藍環境中標的湖北孝感垃圾焚燒發電綜合處理PPP項目,也是“焚燒+”污染物協同處置項目的典范,園區不僅規劃了常規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還有廚余廢棄物及糞便處理項目、市政污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還有3月25日開標的,總投資僅4.2億元的河南三門峽盧氏縣“生活垃圾處理廠和建筑垃圾處理”項目,園區既有300噸/日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0噸/日的餐廚垃圾處理廠,還有600噸/日的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在筆者看來,這種以“焚燒+”開展的污染物協同處理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各種廢棄物能量轉換,還能增加處理收入,對政府和焚燒企業都有好處。對政府來說,選址規劃是一件費時費力令人頭疼的難題,搞不好還會出現“鄰避”事件。而把幾個子項目,如垃圾焚燒、餐廚、污泥、建筑垃圾、污水處理等,以“焚燒+“模式合并到一個園區,既能實現一次招標、一次選址多個項目建設的目的,還方便管理,節省管控成本,省時又省力。對垃圾焚燒投資企業來說,各種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得越多,對沖國補取消的手段也就越多,企業利潤也就越多。像最常見的焚燒與濕垃圾協同處置技術,一則二者協同給垃圾焚燒擠水分,熱值上升,噸發電量高;二則殘渣進入焚燒廠,量也增加了;三則處理費上升好幾倍。所以,這也是新一輪競爭中,光大環境、三峰環境、旺能環境等焚燒巨頭搶灘登陸廚余(餐廚)市場的重要原因。03
光大、城發無新增,中環保一季度超去年全年從中標企業來看,行業格局變化還挺大(如圖四所示)。04
“強龍難壓地頭蛇”,地方國資“花樣”入局